怙惡不悛 hù è bù quān
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詳細(xì)解釋
1. 【解釋】: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 【出自】:《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3. 【示例】:若授以遠(yuǎn)方牧民之官,其或~,恃遠(yuǎn)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 ◎《宋史·王化基傳》
4.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
例句
對于~、民憤極大的罪犯,我們應(yīng)予嚴(yán)懲,不能手軟。
出處
先秦《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中原再次出現(xiàn)混亂,一些少數(shù)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獨(dú)立的政權(quán),史稱16國時期。 前趙的國君劉濯,本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奪取了漢劉淵建立的政權(quán),建都長安,威震一時。 和劉濯同時的另一位武將石勒原是羯族人,從小做商販。后來,石勒投奔劉淵從軍,立下戰(zhàn)功,被封為大將。 石勒對劉濯的篡權(quán)很不滿,伺機(jī)滅掉劉濯取而代之。石勒經(jīng)過多次與劉濯交戰(zhàn),使劉濯的軍事實(shí)力日漸削弱。 于是,劉濯對石勒改換收買拉擾的策略,派心腹郭汜為使者,前去封石勒為太宰,領(lǐng)大將軍銜,進(jìn)爵趙王,領(lǐng)二十部,出入乘金銀車,駕云馬,冕帶十二旒,夫人封王后。 石勒答應(yīng)下來,為了表示謝意,他特派王修等人為大使前往劉濯處拜謝。 劉濯手下有個叫曹平的謀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誡劉濯說:“石勒派王修等人前來,外表上是來答謝,實(shí)際上是要觀察各郡的虛實(shí),以便伺機(jī)發(fā)起攻戰(zhàn)。”,劉濯聽后大怒,待郭汜等回來,立即將來使王修斬首,并下令撤銷了對石勒的封授。 石勒聽后怒不遏,下令滅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說:“我們派出使者本是為了修好如初,并無他意,但劉濯卻‘長惡不悛’,反而殺害了表示誠意的使者。這實(shí)在是做惡多端,不可饒恕!所以,我決定自取趙地自立為王。”,于是,石勒設(shè)了太醫(yī)、尚方、御府諸令,并專門修了正陽門,正式稱起王來。 公元318年,石勒殺了劉濯,建立起后趙政權(quán)。“長惡不悛”,后引申為“怙惡不悛”,用以比喻作惡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執(zhí)迷不悟 惡性難改 文過飾非 死不悔改 文過 死不改悔 罪不容誅 怙惡不改 固執(zhí)己見 |
反義詞 | 回頭是岸 翻然悔悟 從善如流 聞過則喜 悔過自新 洗心革面 改邪歸正 痛改前非 改過自新 剛愎自用 |
國語辭典
注音 ㄏㄨˋ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 拼音 hù è bù quān相似詞: 惡性難改
相反詞: 改過自新、洗心革面、從善如流、聞過則喜
有過惡卻不肯悔改。
? 《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若授以遠(yuǎn)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yuǎn)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訴?!?br> ? 《東歐女豪傑.第二回》:「野蠻政府,怙惡不悛,偏要和我們?yōu)殡y?!挂嘧鳌糕飷翰桓摹?。
參見:怙惡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