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 jiǔ lóng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
2.傳說中神仙駕御的神獸。
3.傳說中治水的九條龍。
4.對一門九子的美稱。
5.稱漢文帝的九匹良馬。
6.鞭炮的一種。
國語辭典
注音 ㄐㄧㄡˇ ㄌㄨㄥˊ 拼音 jiǔ lóng1. 傳說中的神獸,能治水。
? 《抱樸子.內(nèi)篇.金丹》:「能調(diào)和陰陽,役使鬼神風(fēng)雨,驂駕九龍十二白虎?!?br> ?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zāi)?!?br>2. 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如北魏崔長瑜子樞等九人,人稱「九龍」;北齊王昕兄弟九人,風(fēng)流蘊(yùn)藉,世稱為「王氏九龍」。
? 見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七.氏族類》。
3. 半島名。見「九龍半島」條。
參見: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