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跡 liǎn jì
1. 隱蔽形跡,不敢露面
2. 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3. 指退隱不出
詳細(xì)解釋
1. 亦作“ 斂跡 ”。收斂形跡。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
《三國(guó)志·魏志·武帝紀(jì)》“遷 頓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后數(shù)月, 靈帝 愛(ài)幸小黃門(mén) 蹇碩 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薄缎绿茣?shū)·劉棲楚傳》:“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wú)敢捕。 棲楚 一切窮治,不閲旬,宿姦老蠹為斂跡。”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邵嗣堯 ﹞后由御史督學(xué) 江 南,鯁直公廉,勢(shì)要斂跡?!?王闿運(yùn) 《李仁之傳》:“獄訟衰止,游惰皆斂跡?!?
2. 隱藏;躲避。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穽充蹊,則麟虞斂跡?!?唐 白居易 《與陳給事書(shū)》:“可與進(jìn)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鉛策蹇,騁力於進(jìn)取矣;不可進(jìn)也,亦乞諸一言,小子則息機(jī)斂跡,甘心於退藏矣?!?
3. 退居;隱居。
《晉書(shū)·張軌傳》:“吾在州八年,不能綏靖區(qū)域,又值中州兵亂, 秦 隴 倒懸,加以寢患委篤,實(shí)思斂跡避賢?!?唐 岑參 《終南雙峰草堂作》詩(shī):“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
4. 見(jiàn)“斂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收斂 |
反義詞 | 招搖 放肆 猖獗 忌憚 |
國(guó)語(yǔ)辭典
注音 ㄌㄧㄢˋ ㄐㄧ 拼音 liàn jī相反詞: 1.放肆、招搖、猖獗
1. 隱蔽起來(lái),不敢露面。
? 《抱樸子.外篇.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阱充蹊則麟虞斂跡?!?br>2. 退隱。
? 《晉書(shū).卷八六.張軌傳》:「加以寢患委篤,實(shí)思斂跡避賢?!?br>3. 自我約束,不敢放縱行為舉止。
? 《新唐書(shū).卷一七五.劉棲楚傳》:「棲楚一切窮治,不閱旬,宿姦老蠹為斂跡?!?/span>
參見(jiàn):斂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