淆亂 xiáo luàn
混淆,混亂
詳細(xì)解釋
混亂;混淆。
漢 賈誼 《治安策》:“天下淆亂, 高皇帝 與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 宋 蘇舜欽 《答李銳書》:“心既淆亂,將求合之不暇,豈道之能專乎?”《明史·周經(jīng)傳》:“弊在旗校者,版籍猶存,若里胥則并版籍而淆亂之,宜考故冊洗奸弊。”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順天時報》的記者倘竟不知,可謂昏瞀,倘使知道而故意淆亂黑白,那就有挑撥對于北大懷著惡感的人物,將那惡感蔓延于女師大之嫌,居心可謂卑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擾亂 |
國語辭典
注音 ㄧㄠˊ ㄌㄨㄢˋ 拼音 yáo luàn混亂、紛亂。
? 《明史.卷一八三.周經(jīng)傳》:「弊在旗校者,版籍猶存,若里胥則並版籍而淆亂之,宜考故冊洗奸弊?!挂嘧鳌笟y」。
參見:淆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