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 kǎn kǎn ér tán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詳細(xì)解釋
1. 【解釋】: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2. 【出自】:《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3. 【示例】:卻從來不曾見過象這位蠻子般的那末~,旁若無人的氣概。 ◎鄭振鐸《桂公塘·三》
4.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小明在講演比賽時,不拿稿子,~。
成語故事
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余稱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者。但他在當(dāng)時的地位僅相當(dāng)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xué)說,并提出“仁”的執(zhí)行要以“禮”為規(guī)范,極力維護(hù)貴族等級秩序,所以他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xiāng),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說話,和下大夫說話,他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 平時,在家鄉(xiāng)與鄉(xiāng)親們談話,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jǐn)慎罷了。在朝廷上,當(dāng)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顯得從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jǐn)慎,還怕有不妥之處。 應(yīng)該說,孔子提倡的禮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即使從現(xiàn)在來說,也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放言高論 口齒伶俐 喋喋不休 呶呶不休 海闊天空 夸夸其談 口如懸河 滔滔不絕 大言不慚 娓娓而談 口若懸河 高談闊論 夸夸而談 談天說地 |
反義詞 | 噤若寒蟬 噤口不言 緘口無言 閉口無言 半吞半吐 沉默寡言 一言不發(fā) 張口結(jié)舌 吞吞吐吐 理屈詞窮 |
成語接龍
侃侃而談 談不容口 口不二價 價值連城 城下之盟 盟山誓海 海不揚波 波光鱗鱗 鱗次櫛比 比眾不同 同休共戚 戚戚具爾 爾汝之交 交口同聲 聲東擊西 西臺痛哭 哭喪著臉 臉無人色 色絲虀臼 臼頭深目 目下十行 行不從徑 徑一周三 三三兩兩 兩世為人 人一己百 百萬雄兵 兵不厭權(quán) 權(quán)傾中外 外剛內(nèi)柔 柔聲下氣 氣義相投 投井下石 石人石馬 馬上功成 成一家言 言三語四 四不拗六 六親不和 和光同塵 塵垢秕糠 糠秕在前 前仆后繼 繼古開今 今夕何夕 夕寐宵興 興云致雨 雨絲風(fēng)片 片云遮頂 頂名冒姓 姓甚名誰 誰是誰非 非親非故 故人之情 情不可卻 卻之不恭 恭而有禮 禮為情貌 貌似強(qiáng)大 大中至正 正中下懷 懷丸操彈 彈絲品竹 竹報平安 安不忘危 危于累卵 卵與石斗 斗麗爭妍 妍姿艷質(zhì) 質(zhì)傴影曲 曲學(xué)阿世 世代書香 香消玉減 減師半德 德厚流光 光前啟后 后不僭先 先人后己 己溺己饑 饑不擇食
國語辭典
注音 ㄎㄢˇ ㄎㄢˇ ㄦˊ ㄊㄢˊ 拼音 kǎn kǎn ér tán相似詞: 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夸夸其談、娓娓而談
相反詞: 理屈詞窮、噤若寒蟬、沉默寡言
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 《黃繡球.第三回》:「黃繡球只是侃侃而談,全不像他平時的性質(zhì)。」
參見: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