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舉目張 gāng jǔ mù zhāng
綱:魚網(wǎng)上的總繩;舉:提起。 把大繩子一提起來,一個個網(wǎng)眼就都張開。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帶動其他環(huán)節(jié)。也比喻文章條理分明。
詳細解釋
1. 【解釋】:綱:魚網(wǎng)上的總繩;舉:提起。把大繩子一提起來,一個個網(wǎng)眼就都張開。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帶動其他環(huán)節(jié)。也比喻文章條理分明。
2. 【出自】: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若羅網(wǎng)之有紀綱而萬目張也?!睗h·鄭玄《詩譜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3. 【示例】:有句古語,“~”。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 ◎毛澤東《善于農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4. 【語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補語、分句;比喻條理清楚
例句
盡管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能抓住關鍵,就能~,帶動起方方面面。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提綱挈領 以一持萬 提要鉤玄 |
反義詞 | 輕重倒置 |
成語接龍
綱舉目張 張三呂四 四不拗六 六親不和 和光同塵 塵垢秕糠 糠秕在前 前仆后繼 繼古開今 今夕何夕 夕寐宵興 興云致雨 雨絲風片 片云遮頂 頂名冒姓 姓甚名誰 誰是誰非 非親非故 故人之情 情不可卻 卻之不恭 恭而有禮 禮為情貌 貌似強大 大中至正 正中下懷 懷丸操彈 彈絲品竹 竹報平安 安不忘危 危于累卵 卵與石斗 斗麗爭妍 妍姿艷質 質傴影曲 曲不離口 口不二價 價值連城 城下之盟 盟山誓海 海不揚波 波光鱗鱗 鱗次櫛比 比眾不同 同休共戚 戚戚具爾 爾汝之交 交口同聲 聲東擊西 西臺痛哭 哭喪著臉 臉無人色 色絲虀臼 臼頭深目 目下十行 行不從徑 徑一周三 三三兩兩 兩世為人 人一己百 百萬雄兵 兵不厭權 權傾中外 外剛內柔 柔聲下氣 氣義相投 投井下石 石人石馬 馬上功成 成一家言 言不入耳 耳不旁聽 聽之任之 之死靡二 二三其德 德厚流光 光前啟后 后不僭先 先人后己 己溺己饑
國語辭典
注音 ㄍㄤ ㄐㄩˇ ㄇㄨˋ ㄓㄤ 拼音 gāng jǔ mù zhāng綱,網(wǎng)的大繩。目,網(wǎng)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能執(zhí)其要領,則細節(jié)自能順理而成。
? 民國.連橫〈臺灣通史序〉:「續(xù)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jīng)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後亦比喻條理分明。
參見: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