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正文

自訴

自訴    zì sù

1. 自己訴說

2. 自己提起訴訟

3. 被害人自己的起訴(區(qū)別于公訴)

詳細解釋

1. 亦作“自愬”。自己訴說。

《后漢書·獨行傳·王忳》:“妾不得白日自訴,每夜陳寃,客輒眠不見應,不勝感恚,故殺之。”《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 克用 上表自訴,其辭慢侮,天子為之引咎,優(yōu)詔答之?!薄独m(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 趙普 ﹞密奏:‘臣開國舊臣,為權幸所沮?!騻溲?昭憲 顧命及先朝自愬之事?!薄肚迨犯濉V略貝勒褚英傳》:“ 褚英 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咀呪,幽禁?!?

2. 法律名詞。法律規(guī)定的自訴案件的被害人或監(jiān)護人,為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直接向法院提起的刑事訴訟。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自愬
反義詞 公訴

國語辭典

注音 ㄗˋ ㄙㄨˋ  拼音 zì sù
刑事被害人或有告訴權之人,對於直接侵害個人法益之罪,得自向法院起訴。相對於公訴而言。
參見:自訴

掃描版:「自訴」在《漢語大詞典》第12485頁 第8卷 1329


掃描版:「自訴」在《現代漢語詞典》第1728頁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自訴」開頭的詞語:

自訴
自訴人
自訴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