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 yīn yáng
在中國古代,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xiàn)象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既對立又互相消長的矛盾。如動的、熱的、向上的、明亮的、強壯的為陽,靜的、冷的、向下的、晦暗的、虛弱的為陰。把陰陽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也用來說明上下、君臣、君民、夫妻等關(guān)系。
國語辭典
注音 ㄧㄣ ㄧㄤˊ 拼音 yīn yáng1. 化生萬物的兩種元素,即陰氣、陽氣。
? 《易經(jīng).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br> ? 《西遊記.第九回》:「人生於天地之間,稟陰陽而資五行,盡由父生母養(yǎng)。豈有為人在世而無父母者乎?」
2. 根據(jù)四時、節(jié)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兇的數(shù)術(shù)。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於是伎數(shù)之士附於詭術(shù),或說陰陽,或序災(zāi)異。」
? 《三國演義.第四六回》:「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br>3. 舊時專門替人占卜,看風(fēng)水,擇日等的人。
? 《金瓶梅.第六回》:「陰陽宣念經(jīng)畢,揭起千秋旛,扯開白絹?!埂?br> ? 《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挂喾Q為「陰陽生」、「陰陽人」。
4. 電磁中的陰極和陽極。
參見: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