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 ào gǔ sī dū
古羅馬皇帝(前27—后14)。愷撒之甥孫及養(yǎng)子。原名蓋約·屋大維(Gaius Octavius),公元前44年愷撒死后,稱蓋約·尤里烏·愷撒·屋大維安努(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前27年元老院奉以“奧古斯都”(拉丁文意為“神圣的”、“至尊的”)尊號,后世即以此稱之。前43年與安東尼、李必達結成后*三頭政治(聯(lián)盟),打敗布魯圖等共和派(前42年)。李必達失權(前36年)后,與安東尼分掌羅馬西部和東部。雙方對立,矛盾激化,遂與元老院聯(lián)合興兵征討安東尼。*亞克興戰(zhàn)役得勝,率軍入埃及(前30年,托勒密王國亡)?!?a href="/hydcd/54306d.html">內戰(zhàn)”結束返羅馬,建立蒲林斯制(元首政治),是為羅馬帝國之始。在位時頒布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法令,占領整個西班牙及多瑙河沿岸一帶,大興土木美化羅馬城,羅致學者,獎勵文化事業(yè)。晚年被當作神來崇拜?!?a href="/hydcd/588684t.html">奧古斯都”后成為羅馬及歐洲帝王習用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