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xíng ér shǎng xué wéi wù zhǔ yì
以形而上學觀點去解釋世界的唯物主義學說。以17—18世紀西歐的機械唯物主義為典型形式。作為唯物主義發(fā)展的第二個歷史形態(tài),它在反對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起過積極作用。由于階級地位、社會歷史條件和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有以下局限性:(1)機械性,即把一切運動都歸結(jié)為機械運動,用純粹力學觀點解釋一切現(xiàn)象。(2)形而上學性,即以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不是把自然界看作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3)用唯心主義的觀點去觀察和解釋社會歷史現(xiàn)象。在認識論上,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認識看成是直觀的消極的反映,忽視了認識的能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