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 jīng jì tǐ zhì gǎi gé
社會主義國家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而對原有經濟體制進行的調整和改造。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到城市逐步全面展開,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1)所有制結構的改革,通過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格局;(2)在農村建立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體制;(3)國有企業(yè)開展以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fā)展、自我約束為主要內容的經營機制的轉換,逐步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yè)制度;(4)培育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信息市場等市場體系,推進價格改革,擴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5)推動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6)實行對外開放,廣泛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經濟體制的改革,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