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語言學 duì bǐ yǔ yán xué
在類型比較基礎上形成并分化出來的一門新興學科。20世紀中葉開始建立。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和*類型語言學相比,具有以下特點:(1)只進行共時比較;(2)比較對象除親屬語言外,也涉及非親屬語言;(3)主要進行兩種語言的比較;(4)首先著眼于語言之間的差異。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翻譯和雙語詞典編纂等領域。這門學科的一個源頭在歐洲,特別在東歐,布拉格學派對此作出了貢獻;另一個源頭在俄國和蘇聯(lián),博戈羅基茨基(Васил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Богородицкий, 1857—1941)和*謝爾巴繼*博杜恩·德·庫爾特內之后對本族語和外族語的比較作過理論闡述和對比分析的嘗試;還有一個源頭在美國,拉多(R. Lado)《跨文化的語言學》是美國對比語言學建立的標志。除兩種語言結構的對比外,還包括兩種文化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