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正文

布洛赫

布洛赫   bù luò hè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德國哲學家。學于符茲堡大學。1933年納粹執(zhí)政后流亡國外。1948年回國,任萊比錫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后任杜賓根大學教授。提出“希望哲學”,認為抽象的、擺脫了一切社會聯(lián)系與社會關系的人是世界的目標與哲學的出發(fā)點,生活為動機與本能所決定,其中最主要的是饑餓以及從力求消除饑餓感中產(chǎn)生的希望。主要著作有《希望的原理》、《理解與希望》《烏托邦精神》、《馬克思主義的修正》等。
費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1905—1983)。美籍瑞士物理學家。曾就讀于蘇黎世高等技術學校,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后任職于瑞士、荷蘭德國、丹麥、意大利的幾所大學與研究機構(gòu)。1934年遷居美國,長期擔任斯坦福大學教授,后入美國籍。1942—1945年曾任哈佛大學教授。1954—1955年兼任歐洲核研究中心主任。1965—1966年任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1939年與阿爾瓦雷斯(Luis Walter Alvarez, 1911—1988)合作,測定了自由中子的磁矩。1946年,與珀塞爾(Edward Mills Purcell, 1912—)各自獨立地提出了測量原子核磁場的核磁感應方法。它推動了磁場、晶體和各種物質(zhì)磁性的研究,而后又應用于分子組成和結(jié)構(gòu)方面的測定等領域,開拓了磁共振研究的新分支。由此,與珀塞爾共獲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原子物理的研究與超導電性理論中的布洛赫定理、量子電動力學中的布洛赫-諾爾西克定理、描述核磁共振的布洛赫方程等相聯(lián)系。主要著作有《磁性的分子理論》等。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布洛」開頭的詞語:

布洛克
布洛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