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正文

不絕如縷

不絕如縷    bù jué rú lǚ

絕:斷;縷:細線。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詳細解釋

1. 【解釋】: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2. 【出自】:《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3. 【示例】: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

4.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聲音、書信、情緒等

例句

許多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有傳人,~。

出處

唐·柳宗元《寄許享兆孟容書》:“以是嗣續(xù)之重;不絕如縷?!?/p>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不斷如帶
反義詞 安如泰山 牢不可破 龍吟虎嘯

國語辭典

注音 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ㄌㄩˇ  拼音 bù jué rú lǚ
1. 僅有一線連繫未斷。比喻局勢危急。
   ? 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煢煢孑立,未有子息?;挠缰猩偈咳伺樱瑹o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xù)之重,不絕如縷?!挂嘧鳌覆唤^如線」、「不絕若線」。
2. 比喻聲音細微悠長,似斷非斷。
   ? 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span>
參見:不絕如縷

掃描版:「不絕如縷」在《現代漢語詞典》第108頁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