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張養(yǎng)浩】 詩詞 > 正文

雙調(diào) · 雁兒落帶得勝令(三首)
元 - 張養(yǎng)浩

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籬;往常時俯仰承權(quán)貴,如今逍遙謁故知;往常時狂癡,險犯著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課會風花雪月題。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山也愛咱。
展開全文
也不學嚴子陵七里釣灘,也不學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學賀知章乞鑒湖,也不學柳子厚游南澗。俺住云水屋三間,風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鬧,且傾昆化頂上看。身安,倒大來無憂患;游觀,壺中日月寬。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張養(yǎng)浩

張養(yǎng)浩,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jiān)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為權(quán)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后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guān)中大旱,特拜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周濟,竟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謚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