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島嶼有沙島和巖島兩類。沙島的前身即為沙洲,多在長江口,由長江挾帶的泥沙流入河口地區(qū)時,隨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堆積而成。沙洲有漲有坍。起先星羅棋布,繼而在流變中摩肩接踵而終成沙島。最大的沙島為崇明島...[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上海的島嶼有沙島和巖島兩類。沙島的前身即為沙洲,多在長江口,由長江挾帶的泥沙流入河口地區(qū)時,隨比降減小、流速變緩等原因堆積而成。沙洲有漲有坍。起先星羅棋布,繼而在流變中摩肩接踵而終成沙島。最大的沙島為崇明島...[繼續(xù)閱讀]
中國第三大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東西長80千米,南北寬13~18千米。2003年面積1200多平方千米。位于長江入???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7°51′15″。南以上海為依托,北望蘇北腹地,具有通...[繼續(xù)閱讀]
位于長江南支水道入海口,是在一百多年來先后出現(xiàn)的崇寶沙、鴨窩沙、石頭沙、永定沙、潘家沙和園園沙等河口沙洲基礎(chǔ)上,于20世紀50年代后逐步連接成陸的。但遠在15000~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運動時期,地殼內(nèi)的巖漿侵入今長興...[繼續(xù)閱讀]
位于長江南支水道入海口,長興島東側(cè),銅沙淺灘西側(cè),呈心臟形,東臨東海。屬崇明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1°18′,東經(jīng)121°51′。因沙洲橫臥長江,故名。面積51.74平方千米,岸線總長30余千米。原為長江口水下沙洲,距今700年前出現(xiàn),約1858年...[繼續(xù)閱讀]
指大金山、小金山和浮山。位于杭州灣北緣,金山嘴以東6.2千米的海域中。屬金山區(qū)。大金山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面積0.3平方千米。小金山位于大金山西北1.75千米處,高34.23米,面積0.1平方千米。浮山形似烏龜,故又名烏龜山...[繼續(xù)閱讀]
位于金山嘴南海中,距金山嘴海岸6.2千米,山高105.03米,為上海市地面最高點。東西尖狹,中部寬闊,略呈菱形,最長處963米,最寬處437米,面積0.3平方千米。屬全新世第五次埋藏山體,同位素地質(zhì)齡為1.3~1.5億年。山上大部分有土覆蓋,土壤為...[繼續(xù)閱讀]
位于杭州灣口東北部,由大、小洋山等島嶼組成,距上海蘆潮港東南32千米,距長江口燈船約72千米,至寧波約90千米,向東經(jīng)黃澤洋直通外海。小洋山舊稱羊山,以島上多羊得名,又因島域較小而改稱小羊山,后演寫為洋山、小洋山,另有三塔...[繼續(xù)閱讀]
在長江口南側(cè),位于北緯30°49′,東經(jīng)122°10′,距徐公島約20.37千米,海拔82米。其西端和南端有幾個暗巖。島東側(cè)有一巖脊延伸,最外方是一顯著黑色的石巖,海拔4.5米。大戢山北方約740.8米處,有一高13米的山巖。大戢山和嵊泗列島之間...[繼續(xù)閱讀]
唐武德年間(618—626),在長江口東布洲(今呂四一帶)南面水中,漲出兩個沙洲,時名東沙和西沙。西沙又名顧俊沙,此即崇明島之前身。約北宋天圣三年(1025),東沙之西北續(xù)漲一沙洲,名姚劉沙,據(jù)傳因姚、劉兩姓居此而得名。北宋建中靖國元...[繼續(xù)閱讀]
亦稱“勝山”。位于大金山西北1.75千米處,距金山嘴海岸4.45千米,東狹西寬,山勢平坦,近似東西走向。山高34.23米,最長處450米,最寬處247米,面積約0.1平方千米。屬巖山,僅有雜草和灌木,無大樹。山頂有平坡,系海中荒島,無人居住。其地...[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