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炮臺位于海河入海口兩岸。它是天津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歷史見證。大沽口地勢險要,歷來被看作是“海防要隘”。明嘉靖二年(1523),大沽口開始建造炮壘,宿重兵以防沿海倭患。清朝中期以后,隨著海上威脅增大,大沽口的戰(zhàn)略地位更...[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大沽炮臺位于海河入海口兩岸。它是天津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歷史見證。大沽口地勢險要,歷來被看作是“海防要隘”。明嘉靖二年(1523),大沽口開始建造炮壘,宿重兵以防沿海倭患。清朝中期以后,隨著海上威脅增大,大沽口的戰(zhàn)略地位更...[繼續(xù)閱讀]
早在林則徐虎門銷煙半年之前,天津就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銷煙活動。清道光十二年(1832),英國大鴉片販子查頓,開始向天津直接走私鴉片。租賃了新造的飛剪船“氣仙號”出航上海和天津,并請德籍傳教士做翻譯,利用傳教、賄賂等手段,大...[繼續(xù)閱讀]
清代張燾《津門雜記》記載:“白河,即北運河。”“兩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又稱潞河?!卑缀雍托l(wèi)河(又稱南運河),交流三岔河口,匯于海河,所以白河又指海河。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林則徐嚴密防...[繼續(xù)閱讀]
·太平軍北伐清咸豐三年(1853)三月五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到達揚州。咸豐皇帝令山東巡撫李德“添兵防剿”,令納爾經(jīng)額于天津水陸交通處嚴密布置,隨時查緝奸細;但是仍然阻擋不了太平軍北伐的鋒芒。七月,太平軍逼近直隸,令少數(shù)人先...[繼續(xù)閱讀]
·在海光寺簽訂中英《天津條約》自左至右坐者:花沙納、額爾金、桂良、西馬縻各里(英軍司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進行了3次大沽口之戰(zhàn)。第一次大沽口之戰(zhàn),始于英國借故進攻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的第二年,即清咸豐八年...[繼續(xù)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zhàn),是最值得紀念的戰(zhàn)斗。咸豐八年六月(1858年7月),為了加強天津至??诘膽?zhàn)備,清政府派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率師督辦??诜绖?wù),派禮部尚書瑞麟為直隸總督,協(xié)同重修大沽炮臺。在大沽口除重建...[繼續(xù)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戰(zhàn),始于咸豐九年十月(1859年11月),英法政府為了對第二次進攻大沽口的慘敗進行報復(fù),分別再次任命額爾金、葛羅為駐華公使,征調(diào)大批艦艇,組成新的英、法聯(lián)軍,由英海軍上將賀布、陸軍中將格蘭...[繼續(xù)閱讀]
·天津開埠后的西方商船涌入英、法聯(lián)軍攻占大沽口后,繼續(xù)進犯,于咸豐十年七月八日(1860年8月24日),攻到天津城外,正式宣布對天津的軍事占領(lǐng)。咸豐帝命大學士桂良、直隸總督恒福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與英、法議和。七月十四日(8月...[繼續(xù)閱讀]
·清代田雪峰繪《水西莊修禊圖》一直繁華興盛的歷史名園水西莊,至清道光年間開始呈現(xiàn)出衰落景象。天津地方官員對它進行了兩次重修。第一次是道光八年(1828),重修后,天津著名詩人梅成棟結(jié)梅花詩社于其中,使“勝地重游息煥然...[繼續(xù)閱讀]
修筑壕墻,是指近代以后,為了加強天津的城防,而修建墻子和墻子河。近代以前,天津的城防,主要是依靠天津城廓。清咸豐八年(1858)英、法聯(lián)軍第一次侵占天津,脅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以后,清政府決定加強天津的防御能力。僧格...[繼續(xù)閱讀]